从节后到目前的近四个多月时间内,各地钢价在资金紧张和需求萎靡的双重夹击下持续回落,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由于市场成交量萎缩非常厉害,部分资金充沛的贸易商始终持币观望,市场资金呈现不断流出的状态,而一旦价格走势出现反弹,钢厂为了锁定合同订货量,低价合同会蜂拥而出,加速打压钢材市场价格,导致市场价格快速回落,从近期的钢价走势看,基本符合笔者前期对市场的判断,钢市股市化趋势明显。在价格低位平衡运作的现在,结合目前的市场最新形势变化,判断钢价何时反弹已经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
“微刺激”收窄PPI降幅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在公布CPI的同时还公布了2014年6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变动情况。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0.1%。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0%。
PPI连续三个月的降幅收窄说明了前一阶段的微刺激政策和稳增长措施正逐渐显效,工业经济运行得到了一定好转,但PPI想由负转正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以及部分行业环比连续上涨,表明当前工业品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PPI降幅的收窄表明目前工业经济有所好转,但是距离由负转正还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也反映出了目前工业品以及生产领域中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凸出,在短期内很难解决。PPI连续3个月收窄,表明第二季度生产经营逐渐活跃起来,定向降准、税收改革等措施在发挥积极作用。这一轮的刺激主要是针对生产流通领域,不同于2009年直接对消费的刺激。这种效果不仅反映在实际指标PPI上,也反映在先验指标PMI上。
就目前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其高度依赖政策面,刺激力度的减弱会影响到工业经济以及价格的运行情况,而面对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下半年需求恢复的限度,下半年PPI的运行情况将会继续维持目前这种准通缩的状态。
从发布的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数据看,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16个行业产品价格稳中有升,14个行业下降。化学纤维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价格环比上涨0.2%,连续4个月回升,有色金属冶炼价格环比上涨0.2%,连续2个月上涨;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价格环比下降1.1%,降幅比5月份缩小0.8个百分点,是3月份以来的最小降幅。
通常,从一个经济周期过渡到另一个经济周期需要两个季度的时间。就今年而言,这一轮的回升是从第二季度开始的,因此第三季度的情况很关键,这关系到全年的经济形势。 在财政政策方面,需要给目前政府所支持的创新产业给予补贴、贴息这种结构性措施,另外就是减税的规模或许将进一步扩大, 微刺激政策可能仍将成为下半年的主旋律,大规模刺激可能不会出现。
宏观面政策加温在即
进入6月以来,发改委派出了多名副主任和司局干部带队的多路调查组,分赴各地调研。从发改委和各地方公布的信息来看,发改委系列调研的重点集中在经济发展情况和稳增长落实情况。其中,实体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改革、有效财政投资和金融服务是调研重点。据知情人士称,年中经济调研是发改委的例行工作,其最终向国务院递交的报告对下半年经济政策走向有重要参考作用。
日前有两则信息释放了重要信号:其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一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谈时说,中国二季度GDP增速比第一季度改善,不会使用大规模刺激的方法,但能实现2014年GDP目标。中国不会放松对下行压力的警惕,将进一步微调政策,扶持小企业。而再向前推几天,李克强总理在湖南长沙主持部分省份和企业座谈会时,曾用三个“巨大”来描述中国经济特征,即巨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巨大回旋余地,并明确了定向调控的三个方向: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支持实体经济做强。其中关于努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表述,被多位经济学家视作对前期政策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其二,央行官网周一发布消息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4年第二季度例会在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时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基本稳定。经济金融结构开始出现积极变化,但所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国际经济形势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积极迹象增多,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速持续放缓。基于这样的判断,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在一系列“稳增长”和强化“微刺激”的措施下,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回升的可能性较大。一个迹象是,在经济二季报发布前夕,一系列先行指标中的积极信号在继续增加。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继6月制造业PMI攀升至51%的半年高点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继续保持在高位。另一方面,决策层依然维持此前的 “区间论”,意味着只要经济不跌出区间底线,就不会重启强刺激政策。政府在强化 “微刺激”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忘记经济转型这一目标,会对强刺激导致经济虚热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