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瓦楞纸  包装机械  印刷包装  包装机  打包机  PET  金属包装  食品包装机械  瓦楞纸箱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包装机械行情 » 正文

西安:未来五年包装印刷等成为发展龙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7  浏览次数:798

    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分十一个篇章,重点阐明“十二五”时期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导向和发展重点,是政府履行职责和制定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动纲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2015年全市GDP比2010年翻一番

  《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西安城市价值得到有效兑现,城市实力、活力和魅力迅速提升,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改革开放推进最快的时期,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提升,进入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阶段。

  “十一五”以来,西安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总值连续跨越2000亿元、3000亿元两大台阶,在全国城市中的位次明显前移。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241.49亿元,年均增长14.5%,是2005年的2.47倍。人均GDP达到5790美元,是2005 年的2.67倍。我市在投资消费、产业结构、城乡面貌、市政服务能力、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创新驱动、板块推动、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人文、科教、产业优势,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体系,着力构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提升改革开放水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便捷、宜居的幸福家园。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

  经济结构得到新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5%;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6%;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到2015年五大主导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3%;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突破,到2015年,外贸依存度达到25%以上。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建设创新型的国际化大都市,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到2015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5%。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下降13%,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6%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城市标准;城镇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城市每年新增就业人口1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镇化水平达到75%。

  构建特色鲜明的都市框架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打造大都市城市空间发展体系

  推进城市发展空间向更大范围拓展,逐步实现主城区与城市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形成一城多核、山水同构、组团发展,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体系结构。

  加快建设3个副中心城市

  3个副中心城市。阎良区人口达到3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临潼区人口达到6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户县人口达到30万,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

  5个组团。人口规模超过10万。

  60个重点镇。人口规模3-5万。

  启动开发5个城市组团

  规划建设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打造区域特色,引导人口集中和产业聚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市产业、要素、人口集聚新兴城区。

  积极培育60个重点镇

  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扶持产业,重点打造滦镇、新丰、草堂等60个中心镇,引导周边人口和特色产业向中心镇集聚,形成品牌突出、个性鲜明、功能独特、经济较为发达的重点镇。

  2015年,城市基础设施达到副省级城市中上游水平

  以建设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国际化水准和现代化水平。到2015年,城市基础设施要达到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上游水平。

  构建市内1小时通勤圈

  构建都市区对外2小时辐射圈、内部1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发扬古都历史传统,传承西安人文精神,进一步挖掘和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彰显“华夏故都、山水之城”城市特色

  保护和建设好皇城区

  建设世界一流和最大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展示区、体验区和旅游休闲步行城区。

  做好大遗址保护利用

  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途径,全面保护好西安的大遗址、大陵墓和古文化遗存。做好唐大明宫、汉长安城等遗址保护,实施文物本体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

  打造博物馆之城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展示华夏历史文化。建设50-80座博物馆,力争博物馆的总量突破100个,将西安打造为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之城。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力争有更多项目入选国家级省级名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名山

  充分利用秦岭北麓自然资源,强化生态保护机制,科学划分空间功能,建设生态功能稳定、文化内涵丰富的大秦岭。

  构建“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格局

  把长安“八水”和湖泊建成展现城市新区风貌的重要生态符号。大力实施生态引水,恢复一批河池水景,改造一批城市水工程,加快昆明池治理,新建一批城区湖泊,打造富有西安特色的水韵之城。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强化政策导向,提升质量强市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构建以旅游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迅速壮大旅游业

  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破1亿人次

  积极壮大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西安的支柱产业。实施“大旅游”战略,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入境人数达到1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一、历史人文旅游

  大遗址保护与改造。推进大明宫国家遗址、汉长安城遗址、阿房宫考古遗址、昆明池遗址、杜陵遗址、青龙寺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建设。

  皇城区建设。保护和恢复古城街、巷、院、铺格局,保护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古老建筑及周边环境,形成巷、墙、林、园、河、路六位一体的西安著名旅游品牌,使中心城区成为集商贸、旅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区。

  秦文化旅游景区。以临潼兵马俑和秦始皇陵为中心,建设秦文化旅游景区。

  二、绿色生态旅游

  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沣渭三角洲湿地公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

  三、休闲度假旅游

  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华清池-烽火台景区、温泉疗养教育区、半山养生度假区、国际旅游休闲区等。

  四、宗教旅游

  实施万寿八仙宫、城隍庙、大兴善寺维修与保护;建设道文化主题公园;以兴教寺、香积寺、净业寺、华严寺四大佛教祖庭为依托,发展佛教文化旅游。

  支持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重点工程

  八大板块。以唐文化、影视业及会展业为主的曲江新区板块;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高新区板块;以印刷、出版、包装为龙头的经开区板块;以广运潭、丝路国际区为亮点的浐灞板块;以秦、唐文化为内涵的临潼区板块;以宗教文化为主题的秦岭北麓板块;以秦汉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沣渭新区板块;西安唐皇城历史文化街区板块。

  三大街区。建设文艺路演艺街区;纺织城创意文化街区;大唐西市文商旅街区。

  加快推进板块经济发展

  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加快重点开发新区发展

  重点开发新区功能定位

  高新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国际知名科技园、国内一流高新区、中西部最佳的科技产业城和中国通讯产业第三极。

  经开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功能复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综合经济体。

  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浐灞生态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商贸中心。

  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现代航空城。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航天新城。

  国际港务区:中国最大的国际型陆港和黄河中上游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新城。

  沣渭新区:国家生态区建设,城市特色功能区,西咸都市圈新型商务中心。

  皇城发展区:世界一流和最大的中国历史文化展示区、体验区和旅游休闲步行区。

  秦岭北麓生态休闲旅游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中央公园和文化名山。

  渭北产业聚集区:西安工业经济的集聚发展核心区。

  加快区县域经济发展

  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要调整和优化区内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强化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强化作为全市的核心城区功能。

  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以西安主城区的发展思路来规划、定位本区的发展目标。以大都市的目标、前瞻性的目光、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安排产业布局,全面快速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

  阎良区、临潼区、户县积极承接主城区的功能和人口,重点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拉大城市骨架的核心力量。

  周至县、蓝田县、高陵县增强产业、要素、人口集聚能力,成为城市组团。根据自身的特点,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在生态建设、统筹城乡改革、水源地保护等方面作出贡献。

  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

  着力构建创新型城市

       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5万人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布局

  把人才强市作为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主战略之一。到201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9.7万,人力资本投资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6.8%,每百万GDP需要人才数降至2.9人,人才贡献率达到33%。

  深入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贯彻落实《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六大人才重点工程,制定和落实七项人才发展保障政策。到2015年,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更好的满足西安发展建设的需求。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5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9万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250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8.9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5万人。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少于60万人

  多层次拓展就业渠道,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加强就业培训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人口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少于6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20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达到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300万人次;小额贷款发放金额达到1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促进创业就业六大举措

  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全面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协调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专项资金扶持创业功能。

  多层次拓展就业渠道,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

  加强就业培训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人口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开发社区等公益性岗位。

  建立经济区域内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区域内就业方面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就业工作方向。

  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一番。

  民生保障重点工程

  一、教育

  学前特殊教育。建设幼儿园431所,改扩建面积87.6万平方米;特殊教育新建3所、改扩建5所;总面积1.5万平方米。

  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完成522所学校的建设。

  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新建高级中学新校区、浐灞完全中学、航天基地第一中学等;改扩建实验教学:初中259所、小学671所;完成50所高中标准化建设等。

  职业教育。建设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教育院校。

  二、卫生

  新建和改扩建市级医疗机构13所、区县级医院5所,新建和改扩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4个,实施非建制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27个,开展乡镇卫生院工程118个。

  三、文化体育

  建设西安文化广场、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陆港国际网球中心、国际休闲运动中心、市体育场“一场两馆”改造等。

  四、保障性住房

  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000万平方米,16万套以上。

  新建廉租房250万平方米,累计保障能力达到9.9万户,覆盖全市75%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新建公共租赁住房340万平方米以上。

  五、城市综合改造

  棚户区改造。完成30个棚户区的收尾工作和32个棚户区改造。

       城中村改造。加快三环路以内城中村的整体改造任务,完成85个村改造、93个村的回迁工作。完成30个三环以外村庄的整体改造。

  重点区域综合改造。主要推进主城区、3个副中心城市、5个城市组团及开发区等区域改造。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着力建立和创新全市城乡一体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全面推进统筹城乡进程

  到2015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发展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稳步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农民向县城、建制镇和新型社区集中,按照常驻地登记户口的原则,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放宽县城及建制镇落户条件。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树立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理念,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

  到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

  主城区公共建筑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在新建建筑中全面实行65%的节能标准。到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

  深化改革开放

  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和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加快推进改革进程,提升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破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瓶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5%。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大存量调整力度,做足做活增量文章,以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在转型升级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到2015年,基本完成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专业服务机构。到2015年,利用外资达到35亿美元,利用内资达到 1670 亿元。

  培育出口竞争优势

  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高转变,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到2015年,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20亿美元。

  加快西安国际陆路口岸建设

  加强西安国际陆路口岸与天津、青岛、连云港等各口岸的通关合作,探索与中亚、东盟地区口岸的合作交流,发挥西安开展面向中亚和欧盟进出口贸易的陆路运输物流的比较优势。

  创新社会管理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重点工程

  西安市技防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工程。构建以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为核心,利用公共数据通道和公安网络数据通道保证各类监控图像信息快速获取、传递与共享,纵向对接省、区(县),横向联通市级相关部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实现公共安全、反恐防爆、处突维稳等突发事件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西安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程。构建“信息灵敏、反应迅速、防控严密、打击精准”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公安信息化、数字化工程。构建公安信息化、数字化支撑下的情报信息主导现代警务机制,实现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变。

  强化保障措施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十二五”期间投资9000亿元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加强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着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能源保障、水源保障、农业示范区、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十大工程”,整体推进300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1.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9000亿元。

  坚持以大项目为引导

  “十二五”重大工程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含23个大项目,总投资1984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050亿元。

  能源保障工程。含10个大项目,总投资665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542亿元。

  水源保障工程。含13个大项目,总投资281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18亿元。

  农业示范工程。含15个大项目,总投资460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96亿元。

  装备制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含68个大项目,总投资1266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851亿元。

  园区建设工程。含14个大项目,总投资1320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794亿元。

  文化旅游发展工程。含46个大项目,总投资2479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567亿元。

  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含47个大项目,总投资1933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133亿元。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含25个大项目,总投资530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77亿元。

  民生工程。含39个大项目,总投资4084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372亿元。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