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连塑仍维持前期较为疲弱的走势,周初虽有短暂反弹,但随即再现深跌,而周末则在A股企稳的背景下,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对于后市行情的发展,我们从宏观与塑料基本供需关系两方面做出如下分析:
宏观方面,上周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周五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十天之内央行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二十余年来从未有过的政策举动。从央行此番动作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解读:
揭秘最佳电子商务平台 秘闻!行情近期可能发现大逆转 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生巨变! 主力资金正密谋全新布局! 1。通胀形势恶化超出预期。本轮通胀源头在于货币超发,近期美国再度“量化宽松”加剧了这一预期,此类型通胀使得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使通胀压力更多地落在中低收入群体身上,此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已引发了政府的深度忧虑。
2。决策层动作似有紊乱倾向,能否扭转市场预期尚待观察。非同寻常的政策举动说明决策层对目前通胀形势的调控动作提前量较小,主动性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在“保增长”与“抑通胀”之间做到一个相对的平衡非常困难,涉及到调节经济增长方式等长期以来累积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调节方面受到的掣肘较多,灵活度有所不足。
3。控制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决策层在采用价格型工具与数量型工具之间难以权衡。回顾今年以来央行的调控动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有五次,而加息仅有一次。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处于历史高位,若考虑到部分大银行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则已创出历史新高,后期继续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市场的敏感度也同时在下降。在目前负利率的背景下,理论上控制通胀预期的更好方法是加息,即动用价格型工具回收流动性。但是,央行之所以在价格型工具的使用上有所忌惮,关键在于加息会加强升值预期,因而加剧热钱的流入。
我们预计,后期政府可能会更多地使用一些临时性行政手段来控制物价及阻挡热钱流入,但行政手段的有效性与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商榷的。
这样看来,近期的调控动作对市场趋势的影响可能弱于预期,目前资本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的牛市根基依然存在,但行政性手段的使用会加剧市场的波动,这已在近期市场行情中有所体现。从上周五的市场表现看,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在市场中有所反映,而尾盘的拉涨表明预期已被消化,“利空出尽即是利好”,本周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美元方面,我们预计本轮反弹已结束,美元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很大。近期美元指数反弹的重要原因在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再度升温,不过此次的市场热点从希腊转向爱尔兰。从近期各方面的报道看,爱尔兰的债务问题严重程度弱于希腊,而且在希腊危机后,欧盟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风控及救助机制,爱尔兰债务问题演化为危机的可能性很低。从技术分析角度看,美元指数仍处于下跌通道,而且很可能是形成五浪式下跌。笔者认为,受美元走弱推动,大宗商品市场上行的趋势目前看来还没有改变,近期的市场波动应解读为,是前期涨幅不一的大宗商品之间进行的步调协调。
对塑料的基本供需与成本方面,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原油在前期大宗商品普涨的大趋势下,涨幅相对较小。如果美元走势与我们预期一致,在爱尔兰问题解决后仍然维持下行趋势,则原油后市存在继续上攻的可能。北半球已进入寒冷天气,且今冬气温可能较往年更低,取暖油消费将对原油需求提供支撑。从近期的美国油品库存与炼厂开工率看,这种判断是可以得到支持的。
其次,近期国内频现“柴油荒”,发改委已责令中石化与中石油向柴油生产调配产能,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乙烯系列产品的产能分配。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受生产设备与工艺的限制,所谓的“减塑增油”不会对石化产品结构产生很大程度的改变,对此题材进行过度炒作将很难得到现货市场的支持。
另外,根据我们对塑料产量、进口量与国内消费量的分析,如果排除库存因素的波动,11-12月塑料供求基本平衡。因而,单纯供需关系变动对塑料行情波动产生的影响较为有限,中短期走势可能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大。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及相关指标对市场预期影响较大,而市场预期直接决定塑料备货需求大小与库存周期长短的变化;另一方面,现阶段宏观经济的主调在于控制流动性,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投机市场中“水”的多少,这将引起商品价格预期的波动。
此外,11月底以后国内约有50万吨产能的聚乙烯生产设备进入检修期,持续约一个月左右,这可能会对塑料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塑料前期的大幅度下行已经告一段落。目前,政府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的灵活性有所下降,行政性干预将偏多,后期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行情可能会较为常见。在大宗商品市场牛市根基尚未动摇的背景下,连塑基调仍将维持强势,在超跌后需要对价格进行“再发现”,未来1-2周出现反弹的可能性很大。